选课机制
Shin_Kungoo
最后更新于
这有帮助吗?
华师大的选课机制是“赌场制”——这也是华师大的一大特色。每次选课都要充分运用统计学、博弈论、社会学等方法来让自己可以选上好的课程。那到底是怎么选课的呢?
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选课机制与这个有区别,下面这个是比较通用的选课机制
每次选课有三轮,第一轮和第二轮是意愿值制度,第三轮是抢课制度。
每轮次学生拥有 100 个意愿值(俗称“豆子”),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投入0-100个豆子。意愿值选课结束后,系统将根据投入意愿值高低进行筛选,相同意愿值随机选入。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你只能看到有多少人选择了这门课,你不知道其他人投豆子,所以你需要一个很好的预估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投入过多的意愿值而浪费其他课程的。
那怎么预估呢?其实是有一个数学模型可以大概估算:
其中为人数上限,为预选人数。这个公式适用于公共课程的估计,对于专业课,这个公式表现更加保守(即会浪费很多豆子)。选课期间,页面显示的人数已选/上限可能会有延迟,因此可以在选课页面,课程列表中点击课程名称,查看实时选课人数。
在意愿值选课阶段,课程的选择是具有一定的优先级的,笔者通常建议按照一下的顺序选课:
(大一大二)英语课(大一大二)体育课 思政课专业课其他课程。
为什么这样选择呢?因为大一大二修完英语和体育是最合适的,同时这段时间是相对好选的——到了大三就没有选课保护了(即任何专业的任何年级都会和你选择而不仅仅是大一大二的同学)。之后是思政课,这个的话早点修完比较好,因为拖太晚容易后面不好选。到这里才是专业课——因为实际上最大部分课程专业课都无法学到知识,所以在没有什么很值得选择的老师的情况下,随便选择是最好的;并且专业课的人数一定是足够的,只是不同的老师会有很多偏向。如果最后专业课掉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教务可以加。
其他课程缺什么补什么,重要性也可以调整。
前两轮是现代文明带来的公平竞争,那么最后一轮就是原始人之间的肉搏。
剩下的所有课程都会向全校开放,然后只需要靠自己的网速选课即可。在这个期间可以退课,退掉的课程集中在中午12点放出。(所以某些黄牛就不要耍小聪明了)
简单来说,第一轮、第二轮选课,跑得快不一定赢,投好豆子才是成功。只有第三轮是拼网速抢课。